苏浮尘

后院。

The Planets, op.32 -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 赫伯特.冯.卡拉扬

古水:

*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 之
霍尔斯特「行星组曲」之
木星--欢乐使者
(The Planets
, Op. 32: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

        人类若只是一味将视线停留在当下和前人留下的文明之上,不去开拓思路并放眼于未来,那便不会有进步,亲手缔造的文明亦将成为限制自身发展的囹圄。
        1913年春,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Gustav Holst 1874.9.21-1934.5.25)在其好友,作家克利福德·巴克斯之建议下,着手以占星学为题材进行创作,历经从1914年一战爆发前夕到1916年的三年断断续续创作,七部音乐情绪迥异的键盘作品(钢琴四手联弹及管风琴独奏)相继问世,这也正是其后经作曲家亲自改编而广受赞誉的管弦乐组曲--「行星」的原始初稿。虽以当时太阳系已知的除地球之外的七大行星命名,却全然没有天文学意义上的联系;虽为每个乐章加注了名称与标题,亦全然不是对浪漫派标题音乐的继承;或许脱离了传统神学内涵并顺应当时科技进步的思维方式,才更能解释这套作品所要真正传达的深意--人类自身与宇宙洪荒间的宏观联系,人类心灵与神秘星球间的微观默契。
        带着欢乐而来的"木星"处于七个乐章中心,也将整套作品其余六个乐章的情绪犹如镜像般划分成对立的两面: 首乐章"火星"的躁动不安与末乐章"海王星"的寂静神秘;"金星"的安详庄重与"天王星"的变幻诡谲;"水星"的轻盈诙谐与"土星"的老成持重。作曲思路的创新使得整部作品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受,首末乐章对中国传统五声音阶的运用使音效更显神秘和异域特色,"海王星"一章更是加入了六声部女声合唱,以营造特殊效果,富有想象力且炫丽的管弦乐配器更是将每一个乐章副标题的心理暗示通过各种音乐表现技法生动传递,可谓动静俯仰间,已将人生的平淡与辉煌透视无遗,更把人类的渺小与太空的浩渺完美洞悉。难怪后世将这部鸿篇巨作认作霍尔斯特最成功的音乐作品,并将其视作20世纪科学幻想音乐的开篇之作。
        在霍尔斯特逝世前的1930年,冥王星被人类发现,却并未激起作曲家的创作欲望,毕竟,只靠一部作品流芳百世决非任何一位具有创新意识者之初衷,躺在旧时成就之上沾沾自喜实乃庸人之举,若是停滞不前,人类又怎会在八十多年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继而将冥王星逐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呢?

演奏: 柏林爱乐乐团***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指挥: 赫伯特·冯·卡拉扬
***
          (Herbert von Karajan 1908.4.5-1989.7.16)

热度 ( 82 )

© 苏浮尘 | Powered by LOFTER